很多做百度競價的客戶都是希望可以把網站的排名都排在第一位,可是當真正排在首位的時候可能會發現網站的有流量卻沒什么轉化,這個令很多客戶比較困擾,對于一些在競價領域深入研究的人而言,很多技巧往往跟官方的答案“不一樣”。為什么不是每一個關鍵詞都需要排名第一?為什么轉化率會不高?
第一、用戶訪問習慣的改變
現在百度都將廣告位貼上了“廣告”標簽。用戶習慣也隨之改變,就我個人而言,每次搜索的時候都會忽視前三名,反而首先瀏覽拍第四、五、六名的自然排名。因為我知道,前三名是廣告,而廣告有可能是假的。當自然排名都沒有我想要的東西的時候,我才會往上看,這時候,首先看到的反而是廣告位的第三名。
第二、 你的第一為百度貢獻57%的利潤
很多人在調價的時候會下意識覺得核心關鍵詞一定要排名第一,但是第一的出價成本永遠是最高的,如果沒有核算你的ROI(投入產出比),這樣做是很危險的。也許只有真正當老板的人真正明白,當自己的成本老是比競爭對手高那么一點是什么滋味。據權威統計,57%的付費點擊流向了排名第一的廣告位,其他43%的廣告點擊量分配到剩余的廣告位。也就是說,排名第一所花費的成本遠遠高于第二第三,而效果卻相差不大!
第三、CTR(點擊率)跟排名無明顯差別
據測試,同樣的關鍵詞在不同的位置,CTR(點擊率)基本沒有很明顯的差異,所以,前四名的廣告位的價值其實是差不多的?!芭琶谝稽c擊率最高”這一說法只是廣告主或者是競價員內心的“安慰劑”。
綜上所述,個人認為最佳廣告位是2~4之間,做百度競價策略是透過不斷優化,用最低的成本擠到這個廣告位區間。
那我們該如何進行優化?
利用百度的自動出價工具設置自動出價直至排到第一名為止;關閉自動競價,制定合理策略,人工調價;深度優化,找到合適排名點
第四、為什么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位置會帶來更好的回報?
邏輯是這樣:
第一名的點擊更多是查詢類的點擊需求,剩余位置獲得的點擊潛在變現的可能性就會更高。所有用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都不會只選擇一家就立馬下單(除去特殊緊急情況或特殊行業),所以理論上在上方的廣告被點擊的概率應該是一樣的。
對于在網上查找問題答案的用戶,找到目標網頁后就會離開,而購物則不一樣,會打開好幾個頁面互相比較,享受逛的樂趣,因此排名在2~4名之間,能有效地過濾一批查詢類檢索的流量,提高了潛在用戶(對產品服務感興趣)點擊網站的幾率。